
图片
部队作風与作战指揮的几点体会
少将 李中权
一、批评与接受批评是矛盾的统一。要树立上级敢于批评和下级勇于接受批评的作风。当一个部队的某种错误倾向和作风上的毛病,已经露出苗头,这时上级作有力的及时的批评,下级勇于接受上级批评,把它当作为自己部队进步的良机,并一直坚持下去,那就会变上级批评为巨大的物质力量。肯定会使部队面貌有崭新的转变。一九四七年秋,我九纵从冀东组成,出关配合兄弟部队接连在辽西打了几个大的胜仗,紧接着又参加东北冬季攻势战役,但部队御寒装备差,主要是部队游击习气严重,大兵团战斗作风尚未树立,部队叫苦连天,致使冬季攻势我纵打得不够好。特别没有包围上沟帮子之敌一八四师,受到东总首长批评。在哈尔滨开会时,林总面示我纵如何克服缺点,树立良好战斗作风;罗政委也指出 “九纵纪律不好,如蝗虫一般,应加克服”。我纵党委勇于接受林罗首长的批评,并紧紧地抓着这一良机转变我纵作风,进行一九四八年春、夏大练兵,中心内容是学习林总的战术思想,整顿部队纪律。并提出全纵人员奋斗口号两条:“坚决削掉沟帮子战斗耻辱,树立良好的战斗作风!” 及 “为去掉'蝗虫一般’的恶劣现象,坚决搞好军民团结!” 部队广泛进行新式整军运动,实行五整一查。经这次大练兵之后,一九四八年伟大的东北秋季攻势,我纵奉命首先奔袭锦北之敌,紧接着参加攻锦和配合辽沈会战,及随之进关参加平津解放战役,部队战斗作风、政治纪律,遂有了显著的进步,受到林罗首长多次表扬。这完全证明了领导上的敢于批评和下级的勇于接受批评相结合;以及领导上善于把批评和表扬相结合,下级把上级表扬作为要求部队更加进步的动力相结合,这就会使部队进步获得巨大的物质力量。所以上级不断地批评与表扬,下级又能不断地得到警惕与鼓励,这是一种好的领导作风。也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作风,这是有着普遍意义的。
这种作风,在空军领导上也有不少例证,同样使部队作风获得进步。
二、“从困难着想,从好处努力”,“战略上藐视困难,战术上重视困难”,这是毛主席思想的普遍意义。在执行任务与克服困难,上下级间是一个矛盾统一的过程。这体现在上级向下级交代任务时,在不妨害任务的前提下,应多为下级的困难处着想,并尽量减少其困难;而下级则应多从更困难处着想,准备接受更艰巨的任务,使思想立于主动。这样上下结合,就不会发生对困难认识不足,也不会有胆怯畏难的情况发生。在执行任务过程中,下级除非遇有不可抗拒的情况,不应向上级叫苦叫难,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坚决完成任务;上级也不因下级的叫喊,就动摇自己的决心,发生犹豫和迁就。这是需要分别对待:如对作风一贯很好、很少向上叫困难的部队,当其提出困难时,上级应多加考虑;反之对一些怕痛怕痒、作风较差的部队,所提出的一些困难,就必须反复思考,不受其无真知灼见的建议影响,轻易改变决心。所以上下级间,对任务与困难的矛盾统一,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这里关系到任务的能否完成和上下级间的团结甚大,每临一任务面前,都必须严肃对待。
三、战时指挥注意点:
(一)按级指挥与提前多级指挥问题。
在一般情况下,部队作战是要按级指挥。但在某些带决定性的关键性的战斗,各级指挥都应提前一至三级很有必要。林总在四野每当重要战役,先直接指挥到师,而后告军。这对战时情况变化万端,要求战役指挥及时,很关重要。这尤其对空军作战,分秒必争,就更为重要。
(二)决心重要,坚持决心更重要。
在战场的紧急情况下,最重要的是指挥员要有及时的正确的决心,尤其重要的是要坚持实现其决心。只要不是根本错误的决心,哪怕有部分的冒险成分,而且发扬我军死打硬拼、英勇顽强的善战精神,高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,最后必会转危为安,化险为夷。怕的是决心多变,优柔寡断,犹豫不决,决心虽多,等于没有决心,那是十分危险的。
(三)不怕一万,只怕万一。
所谓不怕一万,是指我们战争的正义性,我们在很多有利条件下,具有必胜的基本方面,这是没有疑问的。所谓只怕万一,是指某些偶然因素,但是带关键性的因素,稍不注意,就影响战斗的胜利。诸如保密走漏消息,部队开进时间延误…… 都会影响战斗,应加警惕。有时指挥员一时的疏忽,而影响战斗,也是应引以为戒的。这在连续作战中,指挥员十分疲劳的情况下,往往几天得不到休眠,精神上的困倦是必然的。因此在晚间接到上级命令时,必须注意由参谋、译电人员待指挥员清醒时,再详细让其受领,并且还要帮助其将受领的任务布置之后,才算交代完毕。否则因疲劳过甚,很容易对看过的电报文字一阅之后,忘记立即具体执行而搁下,结果贻误战机,酿成过失。1947 年秋,我纵在辽西义县配合歼灭九十二军之廿一师和四十三师。纵队得知敌有溃逃之势,当深夜即令某师首长率主力去岱官堡堵击,防敌逃回义县。但师首长晚上接到命令,参谋人员未叫醒首长,而首长一阅之后,便马虎过去(该师首长往时战斗作风一贯很好)。第二天拂晓师首长率部追敌,配合友军歼敌廿一师全部。但四十三师大部已逃回义县,未遭歼灭性打击。类似这万一中的疏忽,在今后的连续作战中,还是应引以为戒的。
(四)战时政治工作指示须与作战命令同时下达。林总指出:“政治因素是战争中打败敌人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。” 关于战时政治工作的方针、任务、作法、口号等如能简要明确地与作战命令同时下达,这样无论在战前准备、思想动员、军政工作齐头并进,争取主动,有很大好处。如在东北作战时,林罗首长总采用了这样的作法,使部队感到工作好做得很。我军的这一光荣传统,今后还应保持发扬广大。
四、攻坚战术四过程:(一)突破。(二)纵插。(三)分割。(四)聚歼。
我们在解放锦州、天津等攻坚作战时,对这些敌重兵据守和坚固设防城市的攻坚作战中,体会到在攻坚战术上有以下四点:
突破 —— 当进攻发起时,首先带关键性的一个问题,是开一个口子的问题。因此攻坚部队,必须先集中强大炮兵火力,形成一把锋利的尖刀子,突开敌人坚固设防的一个口子,打破敌之防御部署。这个口子,就是林总说的 “一点两面” 的一点。口子不要开得多,如几个纵队(军)共同攻击,则每纵的突破口也只能是一个至多两个。锦州、天津作战都是如此。在兵力使用上,纵队应先选择两个以上战斗力最强的尖刀子团,若干尖刀子连,在强大炮火掩护下,突破一点,打垮敌人反冲击,控制并发展突破口,使之成为后续部队的进入口。
纵插 —— 因为敌之布置是纵深的。口子打开之后,后续部队主力应立即向纵深发展。口号与实际行动是 “插进去,站住脚,这就是胜利”。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,向纵深和两翼发展,尖刀部队就有被敌反冲击打出来的危险。在纵插中要发扬有敌无我、有我无敌的精神,发扬死打硬拼的战斗作风,不怕伤亡,猛插渗透。打锦州时,当九纵的部队进入纵深后,即沿五六条街内猛插,充分运用了林总战术 “四组一队”,穿墙过房,迂回包围,有时敌人还分不清攻击方向时,我已突然出现于敌侧后,只好投降或待被歼。
分割 —— 各部队在纵插时,按部队分界线,分别对敌实行分割包围,“先吃肉后啃骨”,把弱的敌人立即消灭,而对死守难攻之敌,则迅速包围起来,使其分割孤立,互不能援。如打锦州时敌六兵团司令部,在我们部队已攻入城内,乘胜发展时,还凭借其坚固工事与我顽抗,我则先将其四面包围起来,待各突击队完全集中全力攻击这一核心堡垒,终将守敌全部就歼。
聚歼 —— 我们对敌 “一点两面”“穿插割裂” 等战术,目的都是为了最后达到聚歼。这就是要对敌采取股股就歼的办法。这就要很好地运用林总战术的 “四组一队”,组织火力,组织爆破,相互支援,对敌作有计划的突击。一个房子接着一个房子,一个胡同接着一个胡同,一条街接着一条街地逐次发展,同时并结合以政治攻势促使其投降。还需要注意和友军之间的协同配合,互相支援。
这四个过程,是互相联系,有时是不能截然分开的。有时是穿插、分割和聚歼同时进行的;有时根据情况先穿插分割,而后聚歼的。在一般情况下,是有如上四个过程的。因此,使我们了解到先做什么,后做什么,而又根据情况确定具体做法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李中权(1915年~2014年8月4日),男,汉族,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,四川达县人。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参加了土地革命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等。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2014年8月4日在北京病逝,享年100岁。
李中权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他历任游击队队长、大队政治协理员、团主任、部长、县委书记、师政治委员等职,参加了川陕苏区反“围剿”等战役战斗,参加了长征。
抗日战争时期,他历任教员、副支队长、大队政治委员、团政治委员、军分区政治部主任、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,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“扫荡”等战役战斗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他历任纵队政治委员、军政治委员等职,参加了辽沈、平津、衡宝等战役战斗。
新中国成立后,他历任军政治委员、华北空军司令部参谋长、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、南京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等职,参加了抗美援朝,为部队革命化、现代化、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1955年,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。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官方彩快三快三开奖结果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